由艾滋病感染者和受艾滋病影響的人們所領導的抗擊艾滋病事業持續鼓舞著世界,同時也為以人為本,以權利為基礎的全球健康和社會轉型提供了一個范本。然而,今天,在充滿競爭的、復雜的全球環境下,我們不得不面對新的阻礙:自滿。當我們發現只要我們專注于受艾滋病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世界就可以終結艾滋病對于公共衛生的威脅時,我們便開始自滿。
由艾滋病感染者和受艾滋病影響的人們所領導的抗擊艾滋病事業持續鼓舞著世界,同時也為以人為本,以權利為基礎的全球健康和社會轉型提供了一個范本。然而,今天,在充滿競爭的、復雜的全球環境下,我們不得不面對新的阻礙:自滿。當我們發現只要我們專注于受艾滋病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世界就可以終結艾滋病對于公共衛生的威脅時,我們便開始自滿。
但這一刻,是短暫的。我們還有很多薄弱的地方,仍有許多感染風險較高的地方和人群的,包括婦女、青年人、囚犯、性工作者、男同性戀者和有男男性行為者、變性者和吸毒者,我們需要加大對其的努力和投入。
很多時候,法律和政策破壞了受艾滋影響的人群得到相應服務的公平性,阻礙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懲罰性法律仍然普遍存在。約75個國家將自愿的同性間性行為定為犯罪,大多數國家將吸毒者和性工作者的行為視為違法。
在2030年終結艾滋病的流行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我們要打破偏見、排斥、犯罪和歧視,這需要整個權利架構的進一步跨越發展——公民、文化、經濟、政治、社會、性和生殖。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發起呼吁,倡導在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2016-2021的五年規劃中做到不把任何人排除在外。這是對每一個人的人權的捍衛。通過個人權利實現,相對落后的人群將向前邁進,前進至終結艾滋病進程的最前沿——獲得信息和權利,付諸行動并參與。
在2015年國際人權日之際,讓我們齊心協力以確保所有人,無論他是否感染艾滋病,都能夠給他們盡可能幸福的生活,從蹣跚學步到年富力強,再到耄耋之年,不受歧視,有尊嚴,平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