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Cronidur30不銹鋼零件的熱處理方法及步驟
本發明涉及不銹鋼熱處理工藝,特別涉及一種cronidur30不銹鋼零件的熱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cronidur30是一種高氮,高韌性,高強度的馬氏體不銹鋼,耐腐蝕性能優越,在擁有優良的韌性的同時硬度最高可達60hrc。金相組織細小、均勻使其擁有極高的強度、韌性和抗疲勞性能。擁有優秀的加工性能,熱處理后有較高的尺寸穩定性能。此材料是用氮元素部分取代碳元素,使材料的抗腐蝕性能遠高于常規軸承鋼,抗腐蝕性能100倍于ais440c,軸承壽命4倍于gcr15。不僅如此,cronidur30的抗回火溫度高達500℃,由于這些優異的性能cronidur30已經開始應用于航空航天的主軸、軸承和其他機械制造產品中,此材料的軸類產品理想的熱處理技術指標是:表面硬度達到58hrc以上,心部硬度hrc40~48,表面硬化層深度在1~2mm之間;表面顯微組織為細針狀馬氏體、少量殘余奧氏體和均勻分布的點狀碳化物氮化物;心部組織為均勻分布的細粒狀珠光體。一般熱處理方法很難達到上述指標,目前尚無成型的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cronidur30不銹鋼零件的熱處理方法,使cronidur30材料熱處理后表面硬度hrc58~60,心部硬度hrc40~48;表面顯微組織為馬氏體、少量殘余奧氏體和均勻分布的點狀碳化物氮化物,心部組織為均勻分布的細粒狀珠光體。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cronidur30不銹鋼零件的熱處理方法,包括步驟:
s1、準備cronidur30不銹鋼材料的零件;
s2、奧氏體化:將零件放置到真空爐內進行奧氏體化;
s3、第一次深冷處理:將零件放置到深冷箱,以氮氣為冷卻介質進行第一次深冷處理,深冷處理后出爐;
s4、高溫回火:將零件放置到電阻爐內高溫回火,高溫回火后空冷出爐;
s5、表面感應處理:采用電磁加熱對零件表面感應處理,加熱完成后用水基淬火液淬火冷卻;
s6、第二次深冷處理;將零件放置到深冷箱,以氮氣為冷卻介質進行第二次深冷處理,深冷處理后出爐;
s7、去應力回火:將零件放置在電阻爐內進行低溫回火,然后在空冷出爐;
s8、最終檢驗:檢驗最終零件表面硬度、心部硬度、硬化層深度、殘余奧氏體,以及零件的表面和心部顯微組織是否符合技術要求。
優選的,步驟s2中將零件放置到真空爐內進行奧氏體化的方法為:首先在750~780℃保溫60分鐘使零件內外溫度一致;之后在1030±10℃進行奧氏體化,奧氏體化的時間在30~60分鐘之間,升溫的同時通入一定氮氣使氮分壓在100~200mbar之間;達到時間后立即進行油淬,油溫90±5℃,最大冷卻速度大于75℃/s,油淬后空氣冷卻出爐。
優選的,步驟s3中第一次深冷處理的方法為:在以氮氣為冷卻介質的深冷箱內進行深冷處理,保溫溫度-80±5℃,保溫時間60~90分鐘,深冷處理后出爐。
優選的,步驟s4中高溫回火的方法為:在電阻爐內進行高溫回火,保溫溫度為580~600℃,保溫時間2小時,空冷出爐;二次回火保溫溫度為580~600℃,保溫時間2小時,空冷出爐。
優選的,步驟s5中表面感應處理的方法為:電磁加熱的功率25~28kw,頻率25萬赫茲,加熱時間2.5~3秒,加熱完成后用水基淬火液淬火冷卻。
優選的,步驟s6中第二次深冷處理的方法為:在以氮氣為冷卻介質的深冷箱內進行深冷處理,保溫溫度-80±5℃,保溫時間60~90分鐘,深冷處理后出爐。
優選的,步驟s7中去應力回火的方法為:在電阻爐內進行低溫回火,保溫溫度為160~170℃,保溫時間2小時,空冷出爐。
優選的,步驟s8中最終檢驗的內容包括:零件表面硬度hrc58~60,心部硬度hrc40~48;表面顯微組織為馬氏體、少量殘余奧氏體和均勻分布的點狀碳化物氮化物,心部組織為均勻分布的細粒狀珠光體。
本發明的優點是:
本發明的cronidur30不銹鋼零件的熱處理方法,依次包括奧氏體化、一次深冷處理、高溫回火、表面感應處理、二次深冷處理、去應力回火和最終檢驗,熱處理后cronidur30不銹鋼零件表面硬度hrc58~60,心部硬度hrc40~48,表面顯微組織為馬氏體、少量殘余奧氏體和均勻分布的點狀碳化物氮化物,心部組織為均勻分布的細粒狀珠光體,滿足理想的技術指標,工藝步驟簡單高效。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熱處理的零件為cronidur30材料的某航空螺栓軸,外徑為φ30mm,長度100mm,要求心部硬度42±3hrc,表面硬度≥58hrc,表面硬化層深度1~2mm,表面顯微組織為馬氏體+殘余奧氏體和少量點狀碳化物氮化物,心部組織為均勻分布的細粒狀珠光體。其熱處理步驟如下:
s1、準備cronidur30材料的某航空螺栓軸零件;
s2、將零件放置到真空爐內進行奧氏體化,首先在760℃保溫60分鐘使零件內外溫度一致;之后在1030℃進行奧氏體化,保溫時間45分鐘,升溫的同時通入一定氮氣使氮分壓在150mbar之間。達到時間后立即進行油淬,油溫90℃,油淬火空冷出爐;
s3、第一次深冷處理,在深冷箱內進行深冷處理,保溫溫度-80℃,保溫時間75分鐘,冷卻介質為氮氣,深冷處理后出爐;
s4、高溫回火,在電阻爐內進行高溫回火,保溫溫度為590℃,保溫時間2小時,空冷出爐;二次回火保溫溫度為590℃,保溫時間2小時,空冷出爐;
s5、表面感應處理,功率27kw,頻率25萬赫茲,加熱時間3秒,加熱完成后立即用水基淬火液淬火冷卻;
s6、第二次深冷處理,在深冷箱內進行深冷處理,保溫溫度-80℃,保溫時間75分鐘,冷卻介質為氮氣,深冷處理后出爐;
s7、去應力回火,在電阻爐內進行低溫回火,保溫溫度為160℃,保溫時間2小時,空冷出爐;
s8、最終檢驗:最終零件表面硬度為59.5hrc,心部硬度為42.5hrc,硬化層深度為1.3mm,殘余奧氏體5%,材料的表面和心部顯微組織符合技術要求。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主要技術方案的精神實質所做的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技術特征:
1.一種cronidur30不銹鋼零件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s1、準備cronidur30不銹鋼材料的零件;
s2、奧氏體化:將零件放置到真空爐內進行奧氏體化;
s3、第一次深冷處理:將零件放置到深冷箱,以氮氣為冷卻介質進行第一次深冷處理,深冷處理后出爐;
s4、高溫回火:將零件放置到電阻爐內高溫回火,高溫回火后空冷出爐;
s5、表面感應處理:采用電磁加熱對零件表面感應處理,加熱完成后用水基淬火液淬火冷卻;
s6、第二次深冷處理;將零件放置到深冷箱,以氮氣為冷卻介質進行第二次深冷處理,深冷處理后出爐;
s7、去應力回火:將零件放置在電阻爐內進行低溫回火,然后在空冷出爐;
s8、最終檢驗:檢驗最終零件表面硬度、心部硬度、硬化層深度、殘余奧氏體,以及零件的表面和心部顯微組織是否符合技術要求。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中將零件放置到真空爐內進行奧氏體化的方法為:首先在750~780℃保溫60分鐘使零件內外溫度一致;之后在1030±10℃進行奧氏體化,奧氏體化的時間在30~60分鐘之間,升溫的同時通入一定氮氣使氮分壓在100~200mbar之間;達到時間后立即進行油淬,油溫90±5℃,最大冷卻速度大于75℃/s,油淬后空氣冷卻出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第一次深冷處理的方法為:在以氮氣為冷卻介質的深冷箱內進行深冷處理,保溫溫度-80±5℃,保溫時間60~90分鐘,深冷處理后出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4中高溫回火的方法為:在電阻爐內進行高溫回火,保溫溫度為580~600℃,保溫時間2小時,空冷出爐;二次回火保溫溫度為580~600℃,保溫時間2小時,空冷出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5中表面感應處理的方法為:電磁加熱的功率25~28kw,頻率25萬赫茲,加熱時間2.5~3秒,加熱完成后用水基淬火液淬火冷卻。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6中第二次深冷處理的方法為:在以氮氣為冷卻介質的深冷箱內進行深冷處理,保溫溫度-80±5℃,保溫時間60~90分鐘,深冷處理后出爐。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7中去應力回火的方法為:在電阻爐內進行低溫回火,保溫溫度為160~170℃,保溫時間2小時,空冷出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熱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8中最終檢驗的內容包括:零件表面硬度hrc58~60,心部硬度hrc40~48;表面顯微組織為馬氏體、少量殘余奧氏體和均勻分布的點狀碳化物氮化物,心部組織為均勻分布的細粒狀珠光體。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Cronidur 30不銹鋼零件的熱處理方法,包括:將零件放置到真空爐內進行奧氏體化;將零件放置到深冷箱,以氮氣為冷卻介質進行第一次深冷處理,深冷處理后出爐;將零件放置到電阻爐內高溫回火,高溫回火后空冷出爐;采用電磁加熱對零件表面感應處理,加熱完成后用水基淬火液淬火冷卻;將零件放置到深冷箱,以氮氣為冷卻介質進行第二次深冷處理,深冷處理后出爐;將零件放置在電阻爐內進行低溫回火,然后在空冷出爐;檢驗最終零件表面硬度HRC58~60,心部硬度HRC40~48,表面顯微組織為馬氏體、少量殘余奧氏體和均勻分布的點狀碳化物氮化物,心部組織為均勻分布的細粒狀珠光體,滿足理想的技術指標,工藝步驟簡單高效。
技術研發人員:楊偉民;范百奧;鄒玲紅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蘇州軸承廠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9.12.10
技術公布日:2020.07.28
發表評論